家庭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帮,江西一老师布置作业数一万粒米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校内和校外负担在不断减轻,校外的学科辅导明显减少,而校内的作业量也开始控制,而且作业的形式也发生一些变化。

在过去,小学生的作业一般都侧重于写字、计算、背诵等,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强化记忆和运算训练,每天都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但这种形式的作业过多往往就会占据学生大量的休息和思考的时间。


在中小学推行“双减”后,作业量、考试量、作业的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重复的作业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思维性任务。

这些任务看似很简单,但要给出完美的答案并不容易,既要有开放性思维,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这样的现实,或许有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适应,但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情。

老师让学生数1万粒米

日前,江西宜春一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网络走红,让学生回家后数1万粒米,第二天需要带到学校。

很多家长在群里看到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懵了,毕竟是1万粒米,不是100粒,也不是1000粒,而且数这么多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随后有家长开始向数学老师咨询:怎样数呢?没想到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一粒一粒地数。

数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已经很明确,需要正儿八经地数出1万粒米,于是学生回家后,每家每户都忙了起来,甚至有的是全家人一起上阵帮忙,熬夜数大米。

作业的意义备受质疑

有家长用视频记录了孩子数大米的过程,并提出质疑:这样的作业意义何在呢?是要考验学生的耐心,还是学习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调侃,是不是学校食堂缺米了?


客观地说,这项任务型作业的确是超出了很多家长的认知,一粒米才多大,如果孩子真的一粒一粒地数,很可能一晚上都数不完,而且数出来的结果也未必正确。

最关键的是,学生将数好的大米带到学校后,老师又如何去检查正确率呢?

由此可见,数学老师布置的此项作业并不简单,需要学生和家长认真思考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而不是真的一粒一粒地数。

如何快速数出1万粒米?

既然是数学老师给的挑战性作业,那就一定要运用相对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盲干,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要共同参与,找到思路之后,完成任务也就很快了。

在这项挑战性任务中,需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注意力、耐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重量计算法。

选用质量较好的大米,确保碎米很少,米粒大小差不多,然后通过精密天平称量100粒米的重量,并计算出100倍的重量,最终称量出的大米就是理论上的1万粒。


这种方法对米的质量要求极高,如果家里的米大小不均匀,可以尝试先对米进行过筛,震荡取样,而这些工作都非常考验孩子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2、体积计算法。

和重量计算法一样,尽量选择颗粒均一度较好的优质大米,先数出1000粒,然后装入量杯,并观察量杯的刻度或者自己标注米粒的高度,在确认无误后,按照标注的刻度线再取9杯米就够1万粒了。


3、分组协作法。

如果想提高数米的精确度,那就直接一粒一粒地数,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家里有5口人,那就将任务进行分解,每人数出2000粒大米。


而在数2000粒米的时候,建议在彩色A4纸上画出10个格子,每一格里面放10粒米,再增加到每格100粒、200粒,最终2000粒就够数了。

写在最后

虽然很多家长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但实际上这项挑战性作业并不新鲜,此前有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布置过,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中有《大数的认识》,让学生数出1万粒米,实际上就是一种非书面的任务型作业。

无论是一粒一粒地数,还是采用各种“偷懒”的方法,对孩子的思维开发、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并信任老师,督促孩子完成不同形式的作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news/104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