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出土的古文物有哪些,泉州新发现明代古钟文物介绍

18日,泉州通淮关岳庙举行明代古钟重现新闻通气会。这是一座铸造于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的文物大钟,于日前对关岳庙进行例行检查中被发现,并经专家鉴定为明代文物,现移置泉州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保存,重新展示在今人眼前。


古钟正面铭文清晰可见 与关岳庙跨越四个多世纪


18日上午,记者在泉州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见到,这是一座铁铸钟,古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迄今已有418年的历史。尽管年代久远,但因该钟此前一直被悬挂于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未经风吹雨淋及日晒,古钟正面铭文仍清晰可见,镌刻着“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的字样。


据悉,迎春门为泉州古城门之一,位于涂门水关附近,原为“门”。据万历《泉州府志·卷之四·规制志上·地池》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煽乱,久益猖獗,拥众直抵城下。昼夜戒严,百姓走入城中,城门闭数日不开以为常。是年,德济门灾,守熊汝达重建之,改通淮门曰迎春门,南熏门曰通津,余仍旧名”,即1558年,守卫泉州的知府熊汝达在德济门发生火灾后,重建了德济门,并将通淮门改名为迎春门,南熏门改为通津门,其他各门仍旧保留原名。由此可见,彼时通淮关岳庙已存在于现址,称“关王庙”,该钟确为通淮关岳庙所有。


经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这座古钟与2018年12月版《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第005页、042页记载的“关壮缪候庙钟”年代信息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该钟即为史书中所记载的古钟。据明代大文学家李光缙在其名著《景璧集》之卷八《碑记》中记载,其曾为关王庙大钟撰写碑文,以三国时“关羽释放曹操”之事为该钟作铭曰:金可镕,蠡可追,簴可移,侯心如日无可疑。释曹以分吴而为刘兮,知之者谁?周郎之所不及料,孙仲谋之所不能期。老瞒幸脱于计中,诸葛公闻为出奇。试撞钟而一问兮,如受如响,如答如止。声鍧鍧鈜鈜,神凛凛其若当时。


“该钟与通淮关岳庙一同跨越了四个多世纪,每逢岁时节庆及重要事件都以鸣钟为示,时至今日依然钟声洪亮,余音绕梁,正如李光缙所言‘予所谓鸣,侯之心者也’,声声都是关帝精神之展现。”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董事长陈庆元感慨道。


专家学者评估 古钟具有五方面文物价值


回忆起当时发现这座明代古钟时的场景,陈庆元至今仍激动不已。他说,是因缘分意外发现的。8月8日,泉州通淮关岳庙作为民间优秀信仰场所在接受巡访时,被指出庙内只有古物件,不见有文物。陈庆元听后,开始格外留心关注庙内的古物件。


不久后,恰逢十五,关岳庙正门两侧鼓、钟照往常敲响时,许多信众听出了异声,发现音质与以往有不同。8月23日晚, 陈庆元对鼓、钟逐一细致检查一番,惊喜地发现大钟靠墙一侧的钟身上,竟镌刻了“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的字样。


“镌刻铭文的一侧一直藏得较隐蔽,加之早年庙内就已发现一座清代古钟,便以为这座大钟年代会更晚。”陈庆元解释道。发现大钟后,陈庆元便与有关专家联系鉴定。


近日,庙内以信众捐赠的新铸铜钟更换下这座古钟。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对这座古钟给予了评估意见,泉州市福建省文物鉴定组成员,原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陈鹏认为,这座明代古钟具有5个方面的文物价值:通淮关岳庙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铸之钟,与李光缙明万历甲辰岁(1604年)《关壮缪侯庙钟记》,实现了文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明代古钟是通淮关岳庙现存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珍贵文物;而李光缙碑文记载关岳庙“故无钟”,从中可知这是庙中的第一口钟,且体量较常见铁钟大;钟铭关王庙在城“迎春门”,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后通淮门曾名迎春门的史料记载提供实物依据;此外,李光缙钟铭还讲述三国时曹操败走华容道,关侯释曹识大体顾大义,以表其心如日,试播钟而一问,神凛凛其若当时的灵应故事,内容活灵活现,超凡脱俗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所长何振良认为,该钟保存基本完整,钟体表面及内部有香火熏烟渍,表面锈蚀,器身及口沿局部铁锈剥落。钟体下部方方格内铸阳文楷书铭文,其来源及流传经历清楚;而文献记载的明万历甲辰乡贤李光缙《关壮缪侯庙钟记》,时间与铭文纪年“万历三十二年”相互印证;此外,该钟是采用陶范法分段合铸,合范铸造痕迹清晰,符合传统铸造技艺特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news/105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