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研有多少人报名,2023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多17万现象分析
据权威消息,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达474万,再创新高!在2022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的基础上再增加17万!考研人数暴增的背后,有哪些原因?由于这个现象正好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尤其是,正好是笔者长期关注的高等教育投资领域,故,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下面试从教育经济学专业的角度对此现象略作简要分析。
第一,折射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现象日益加大。当前,全世界范围深受疫情的困扰,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形势虽然一枝独秀,然而,那也是矮子里显将军,若与疫情之前的增速相比,却明显是风光不再。去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仅3.2%,今年预估勉强6%。经济学里的奥肯定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反之,就业机会就越少。所以,经济增长乏力属于就业难的宏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如果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除了疫情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实体经济不振,网络电商虚假繁荣,行业垄断现象愈演愈烈,房地产泡沫导致一业兴旺百业衰,国际范围内的贸易战魅影难去。。。。。。扯远了,打住。
第二,学历贬值、文凭膨胀愈演愈烈。随着1999年起持续20多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从2001、2019年迅速先后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15%)和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50%),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供给急剧增加,大学生如过江之鲫,大学生增加速度犹如房地产泡沫,迅速放大。
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早已不再有“天之骄子”的耀眼光环。 在就业岗位增加缓慢的情况下,千军万马要实现“惊险的一跃”、跨上成功就业彼岸的愿望,自然变得日益艰难。 因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面对如此多的求职者,为了“优中选优”,自然会“提高门槛”,包括学历门槛(在此,教育文凭的筛选功能得以充分彰显)。于是,很多用人单位纷纷要求硕士毕业(用人单位对于很多本科生甚至专科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招聘条件,也要求硕士学历,导致教育过度)。
为了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众多大学生不得不进一步深造,提高学历层次。这个过程,形象的说,就是水涨船高。或者说,是社会内卷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体现(尽管最后的结果是教育过度:许多硕士生从事着本科生或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当然,水涨船高无论是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每个考研的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按照这个逻辑,水涨船高的进一步演绎,必然是硕士文凭贬值、博士文凭贬值。事实上,这些贬值现象都无一例外的已经发生、并日益普遍了。例如,近几年深圳一些中学,还有华中师范大学附中等知名高中的人才招聘,吸引了大量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而且最终中学招录了不少博士生(曾经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居然由博士来从事,典型的教育过度、文凭贬值)。可见,水涨船高,一直高到了教育层级的最顶端。
第三,大学生就业难,意味着攻读硕士学历的机会成本下降。相当程度上,大学生攻读硕士文凭,是一种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受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教育投资成本中,有一项重要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也叫间接成本。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不继续在学历方面深造,那么可以选择就业从而获得就业收入,所以大学生的就业收益就等于攻读硕士的机会成本。大学生就业收益越高,意味着攻读硕士的机会成本越高,反之就越低。既然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日益困难,并且收入水平也不乐观,那么其攻读硕士的机会成本就比较低。成本越低,自然意味着收益率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报考研究生人数猛烈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四,考研人数暴增,也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有关。据报道,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30多万,比2021年增长20%多。这个增幅力度实属相当大。估计这也是国家在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下,试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策略。与当年选择高校扩招,异曲同工、如出一辙,可谓不变的法宝。(1999年大学扩招的背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传导到中国,中国经济形势也深受影响,为了缓解1999年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为高中毕业们提供一个理想渠道,于是选择大学大规模扩招。)显然,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相当于为大学生增加了研究生录取机会,如果报考人数不变,就相当于提高了录取比率,自然会吸引更多大学生报考。
启示:事物是联系的,不是孤立的。分析现象也应用联系、系统的观点,而不是孤立的观点。如此,才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那么,大学生及其家长在研究生报考人数剧增的情形下,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基本思路是:既然个体无法改变大趋势,就只有适应这个趋势。因为尽管研究生贬值,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硕士文凭,就会失去很多就业的竞争机会。个体的选择应基于个体利益最大化。当然,笔者并不主张所有大学生都报考研究生。实际上,如果能够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完全不必考研。如果深入发现,不同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比例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一般而言,就业竞争力比较弱的文科专业、社会学科专业的报考研究生比例很高,而理工科大学生的报考比例就比较低。这其实是一种理性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news/12191.html
相关文章
-
单身女性居住需要注意什么,独居女性必须掌握的17条居家安全措施
据相关调查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有近9400万的独居人群,而其中占比非常高的约有4200万的独居女性;虽然独居享有足够的自由和随性,而另一方面女性独居也充满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疫情之后,你的家庭成员构成被展示得一清二楚,尽管这世界并非阴暗面居多,但也绝非你想象的那般岁月静好;本文将从17个方面和你探讨独居女性自我保护的...
-
天府可乐为什么没有了,国产饮料巨头宣布破产最新回应
12月29日,重庆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以下简称“天府可乐”)的破产清算的公告。天府可乐起家于四川成都,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辉煌时期,天府可乐曾被定为国宴用饮料。当时,天府可乐在全中国建有108家联营厂,年销量高达20多万吨,利税超过7000万。在配方上,原料用到了川产白芍的天府可乐是中国...
-
冲马桶为什么要盖上盖子,研究揭示马桶不盖盖严重后果图示
美国研究显示,如厕后没盖上马桶盖就冲水,水珠微粒会以超过每秒2米的速度喷溅,短短8秒就可飞射到马桶上方1.5米的位置。换言之,藏在水珠里,肉眼看不到的病菌细菌等微生物,可以飞到接近成年人的高度。在流感、冠病等病毒满天飞的季节,这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
-
俞敏洪退休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最新俞敏洪表达10年内退休计划及接班人
俞敏洪 IC 资料图俞敏洪再一次表达了退休计划,不过这次他提到了“接班人”。9月6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直播间提到,自己10年内一定会从新东方退休。“这也是透露了秘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新东方的股价。”俞敏洪提到,退休并不是指完全不上班,而是不再陷入到新东方的具体事务中去。“在惊涛骇浪之中,我把着舵,让新东方行驶到相对...
-
为什么大家爱去付费自习室,付费自习室火到县城现象引热议
“你只管学习,其他的交给自习室。”近日,“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与以往大城市里的办公自习空间需求旺盛不同,近一年来开出10余家付费自习室的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是一个仅4万人口的县城。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付费自习室的用户规模达到310万,2022年将达755万人。在一线城市,办一张付费...
-
古代的床长什么样子,女子晒娃无意曝光最精美漂亮的中国古床
农村女子无意晒出儿子睡午觉的视频,她本想感慨岁月静好太幸福,未料网友却纷纷被精美绝伦的古床吸引了。湖北咸宁,一女子无意晒出儿子睡午觉的视频,她本想感慨岁月静好太幸福,未料网友却纷纷被精美绝伦的古床吸引了。视频中,一个小宝宝躺在床上正在熟睡,网友们的注意力却不在小宝宝的身上,而是在小宝宝午睡的床上。虽然这张床色泽已经不再...
-
餐馆点菜会被换掉吗,江西食客点龙虾做记号上菜后被换事件
女子点248元/斤的龙虾,做记号后上桌发现被调包近日,江西吉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在一家海鲜店点了 “波士顿活龙虾 ”,上餐后发现龙虾被调包。顾客视频里称,自己餐前点了活虾后,撅掉了龙虾的一只腿以做记号,而上餐时却发现龙虾的脚都好好的,“花了这么多钱不可能你给我换下去了吧。”对此,店家回应称,是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上错了,...
-
供销社系统怎么突然火了,你所不知道的供销社背后故事
近日,一条有关供销社基层社恢复重建的报道引发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湖北日报报道,10月11日从省供销合作总社获悉,目前,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供销社概念火爆,11月1日,供销...
-
种植什么最赚钱不愁销路,河南男子弃百万年薪种红薯3年挣350万案例
三年种植红薯350万美元。你能相信吗?河南兰考的张先生放弃了一线城市的百万年薪,回到家乡创业——种红薯。投入了100万,第一年没有影子,第二年仍然亏损,第三年竟然赚了350万。男子弃百万年薪种红薯3年挣350万他说,他将带着100个村民一起创业,种红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致富愿望。他是个好人。他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